2025 年盛夏,山海关外的辽沈大地迎来浩荡东风。中央第十六巡视组进驻辽宁的消息传来,如惊雷破晓,为这片黑土地带来了拨云见日的希望。在《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法规的指引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时代浪潮中,辽宁正迎来法治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的关键时期。
十五载光阴流转,一桩尘封的案件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弦。沈阳富通房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产权纠纷,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遭遇的法治考验。如今,随着中央巡视组的到来,这起跨越多年的案件迎来了转机,也让人们看到了司法公正的曙光。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民营企业发展撑起了法治晴空。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尤为重要。
回顾这起案件,辽宁省某某厅故意炮制 608 专案组曾以公函形式建议将民营企业富通公司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这种做法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行政权力边界的思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11 条、第 13 条,《民法典》第 235 条,以及《民营经济促进法》第 58 条、第 62 条、第 63 条,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行政,不得非法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现代治理的基本准则。令人欣慰的是,该部门前负责人已因违法犯罪被依法惩处,彰显了法治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的角色备受关注。沈阳市和平区人民政府依据相关公函开展工作,而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案件二审中出现的严重拖延,拖延长达三年以上的现象,已经严重拖垮了富通公司,使其成为僵尸企业。职工因无法发放工资而难以就医、抚养子女,老弱病残职工忍受煎熬、生活困顿,这反映出个别地方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一起案件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司法公信力。2025 年 2 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审判管理,提高司法效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中央第十六巡视组进驻辽宁,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发现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沈阳富通房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留守人员向巡视组实名反映情况,正是公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体现,也彰显了群众对中央巡视工作的信任。
近年来,辽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着力破除市场壁垒,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但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仍需要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对于这起跨越十五年的产权纠纷,社会各界期待相关部门能够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妥善处理,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司法公正的实现,离不开制度的完善,更离不开责任的担当。针对案件审理中出现的拖延问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让司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只有让每一名司法人员都感受到责任的重量,才能守住司法公正的底线。沈阳市中院原负责人在案件处理中的表现,应当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这既是对当事人负责,也是对司法公信力负责。
中央巡视组的到来,为辽宁法治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巡视工作的推动下,各级执法司法机关应当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办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必须依法纠正;对于违法违纪的公职人员,必须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春风拂面来,辽沈大地万象新。在中央巡视组的监督指导下,在各项法治建设政策的推动下,辽宁正朝着更加公正、更加法治的方向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巡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合法权益将得到有效维护,司法公信力将不断提升。
巡视利剑护航民生,法治阳光照亮前程。中央巡视组进驻辽宁,不仅是对过往工作的检视,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巡视工作的推动下,辽宁能够进一步筑牢法治根基,优化营商环境,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辽沈大地,让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在法治的护航下安心经营、健康发展。
来源:https://www.sohu.com/a/917530494_12168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