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鼓励医药电商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相应出台。如网上购药逐步放开、远程诊疗鼓励发展、多点执业落实推广等,均成为医药电商发展的强大助燃剂。但是,药品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监管与发展并重,未来医药电商在新风口中挑战与机遇并存。
接受度越来越高
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出《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992个。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分为A、B、C三种,三类证书数量分别为54张、245张和693张。自2009年首家网上药店获批后,网上药店数量增长迅速。2017年取消《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审批后,改为备案制,进一步释放了市场活力。
截至2020年9月,共批出《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23868个,其中非经营性占比超过76%,经营性约占23%。《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数量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均为经济发达地区。
医药电商(www.yaoxie.com)的渗透率保持增长态势,从2015年的2.87%上升至2019年的4.96%,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目前线下购药仍是主流购药方式,但六成多的消费者会使用网上药店购药,消费习惯已然培育较好。而从性别来看,2019年医药电商消费人群中男性消费者占比更高,占66%,年龄分布上,25~45岁群体使用比例最多。
2020年,受疫情影响,医药电商日活跃人数较一般时期多,高峰达到148.21万人,日增长率最高达10.11%。如药房网、康爱多、健客、1药网等医药电商平台在春节期间日均活跃平均增长率超过5%以上。人们对医药电商模式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B2C仍是主渠道
B2C第三方平台仍旧是医药网络销售的主要渠道,从2018年的统计数据可知,京东医药馆店铺数量最多,含药店和器械旗舰店合计达1629家。药房网商城和天猫医药馆店铺分别有1382家和1265家。随着后起之秀拼多多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
此外,O2O平台运营模式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全国有10%的药店已经进驻O2O平台开展服务。连锁门店入驻率最高的省市有福建省(38.4%)、北京市(35.0%)、上海市(34.7%)、天津市(34.5%)、甘肃省(31.7%)、江苏省(29.9%)、山西省(28.0%)、广东省(27.7%)等。全国覆盖药店数量较多的有老百姓大药房、大参林、益丰大药房、国大药房、海王星辰、一心堂等知名连锁品牌。
规模仅占5%,增速达51.6%
2019年药品零售线上销售额为1002亿元,比上年增加341亿元,增长率为51.6%,增速水平明显高于零售线下销售的3.9%。虽然目前电商规模只占整个医药终端销售额的5%左右,但其绝对增长额已不容忽视。
2020年,医药电商平台迎来销售高峰。据药械网数据显示,疫情发生后,药品、医疗器械的线上购物非常活跃,医药电商平台成为消费者抢购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液、手套、酒精及抗病毒药物的重要途径。电商平台销售明显上涨。
截至2020年3月31日,天猫医药电商平台产生年度商品交易总额超过835亿元,线上健康咨询等互联网医疗业务收入达到3842万元,同比增长221.1%。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集团第二季度实现净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33.8%),增速创下近10个季度以来的新高。拼多多2020年一季度收入达到65.41亿元(同比增长44%),远超预期。
非处方药销售高增长
药品流通数据显示,B2C业务销售中,销售最高占比是西药类,其次是其他类(含保健品、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计划生育及成人用品等)、医疗器械类,B2B业务销售的品类结构分布与B2C业务销售品类结构相近。
由于线上药店不受店铺面积限制,药品种数量更为丰富,是线下药店药品种类的15~25倍。其中,消化类、补益类、补肾壮阳类、皮肤类、维生素矿物质类等非处方药物的销售呈高增长趋势。
近期,“直播+电商”的热浪同样向医药行业袭来,不少知名药企纷纷加入到直播带药的行列。无论是哪种销售模式,目前线上销售主要还是以价格战为主导。随着未来处方外流、医保支付改革、慢性疾病需求扩容等推进下,服务质量这一考量因素将逐渐加重,医药电商将呈多元化发展趋势。